如何能拍摄好一个产品宣传片呢,这个片子值得我们学习 片名:姜文的理想型手机
时长:1分22秒
镜头数:43
平均每个镜头时长:1.9秒
出镜:姜文
类型:手机宣传片
如果要找一个词语总结这部片子的话,那就是“高级”。这部片是迄今为止看过的唯一一部比iPhone的宣传片更有高级感的国产手机宣传片。有一种高级感快要溢出屏幕的感觉。我甚至一度怀疑姜文在片中不仅出镜当演员,他还把导演的活也干了。
关于策划
▼
整部影片的策划相信都是围绕着姜文在做的,因为当有一个像姜文这样气质独特,特点鲜明而且广为人知的名人来给某一款新产品做广告时,受众难免会更多关注人而忽略产品本身。那么如何让这个名人发挥最大的推广作用,我想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个人的气质赋予他要推广的产品,让受众觉得,喜欢这款产品,就是喜欢了给它做广告的人。
本片的策划在这一点上,做的就非常成功。全片在开端设置的悬念是,如果让姜文做一款手机,他会做成什么样?这一设置很自然的就把影片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和姜文的气质贴合到了一起。在具体的视听表现上,有以下这几个地方特别值得学习。
1.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场地。
影片的拍摄场地是在摄影棚里搭建的,相对于常见的同类型短片场地,这部片子策划出了一个极具颠覆性的新样式。在巨大的摄影棚里用透光塑料片一片片围成了一个巨大的环形空间,然后在围起来的大空间的正中间,放了一张包豪斯风格的椅子。贴片空间背后用灯光照射,应该是LED射灯,并不停变换灯光照射方向,让背景呈现不同的明暗变化。再配上姜文的气场,让影片最终的视觉呈现,非常非常有高级感。
(片中搭建的场地↑视频截图)
2.多种画幅的混用。
短短1分22秒的视频里,能看到的画幅有,16:9;4:3;2.35:1,还有圆形画幅和其他特殊画幅。相信用这么多不同比例的画幅,肯定不是后期剪辑一时兴起加进去的,而是在前期策划时,就做了充分的思考和准备。目的就是让简短的影片和相对单调的场景有更多的运动感,节奏感和造型设计的空间。
3.黑白影调。
黑白影调也是本片策划的一大特色,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大胆的一个决定。因为在手机这种高科技产品的宣传上,色彩好一直是一个要重点突出的地方,但你把片子做成黑白的,还怎么宣传色彩好呢。但本片就反其道而行之,做了黑白影调。当然片中展现手机照相摄像的片段时,是用了彩色。但是在最重要的,最强调色彩的地方,用的却是黑白的光照延时。这种反向表达,大胆,新颖,高级。
关于文案
▼
2015年台湾电影学者焦雄屏采访姜文的时候,姜文对她说了一段自己对于台词的理解和追求。大意就是说,他要拍好电影,必须要琢磨好台词,台词是他拍电影最难的一部分,如果台词写的水,他一年能拍十二部电影。
我想可能就是因为姜文对台词有这样的追求,所以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让子弹飞》再到《邪不压正》,都能让观众获得一种特有的,只有姜文电影才能带来的观影愉悦感。而令人惊喜的是,OPPO这个短片里的姜文,也让我感觉到了只有看姜文电影才会有的姜文气息和观影愉悦感。
本片的文案全文,就是姜文的所有台词。全文如下:
让我设计一部手机
我能设计成什么样啊
要是我设计啊
必须得有未来感
我就把它设计的完全不像个手机
透明的 隐形的
哪怕做的像只手
号码都在这儿
啪一搓
ber 喂 出去了
但是不行
不能拍照啊
不能拍照的手机现在都不叫手机啊
超广角 长焦 显微镜
能装的都装进去
这么说吧
再大的也能给拍进来
再小的也能拍得清楚
光这还不够
色彩特别讲究
色彩
您哪怕是黑白呐
黑白里边
都把这色彩的味道给拍出来
这才叫本事
这样的手机有吗
有吗 没有啊
谁说有啊
谁设计的呢
给我看看
关于导演
▼
导演部分有两处想说的点,一个是姜文的表演,另一个是现场的场面调度。因为本片公开的资料上没有写导演是谁,所以我还是更愿意相信姜文除了演,自己把导演也给兼任了。
在表演上,姜文不需要有任何专门的演绎和情境带入,完全是最自我最真实的表现就可以。曾经听在拍摄现场见过姜文导演的朋友说,姜文给人的感觉,就是时时刻刻都在掌控全局,非常的自信,从来看不到他有任何的着急和焦虑。所以他自己的这种气质,在这部短片里,也是非常直观的体现出来。
另外在场面调度上,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整部片姜文都是坐着的。除了椅子道具,还有一个秋千道具。虽然不得不说秋千道具容易让人想到陈凯歌导演,但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安排一个秋千对画面的丰富性还是非常有帮助的。片中的姜文就只用拍大腿、荡秋千、比划手指这些动作完成了整部片子的表演。
|